English

回望庞薰琴走过的路

2000-04-12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流年似水,庞薰琴先生去世已经整十五年了。他晚年撰写的自传,以“就是这样走过来的”为书名。今天回望他走过的路,觉得比他刚离开这个世界时感触更多。

在他留下的文字里,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表现急切追赶前行的语句,年轻气盛时不用说了,到“文革”结束,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给他平反,他在平反会上的“答词”仍然如此:“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……/往前走吧,/往前冲吧,/往前闯吧!/你们用不着回头来看我,/我会跟着你们前进,/往前走,/往前冲,/往前闯!”

在纪念他执教52年的集会上,他有诗一首,其中也有这样的心情:“五十二年,/对我来说,真是,/不堪回首,/幸而我很少回头去看过去,/我的心总是向往着未来。”

这种急切追寻时代潮流的心态,当然与20世纪中国艺术家所处的历史环境不可分,但并非所有的中国艺术家都是如此,与庞薰琴同时代而且同属留法归来的吴大羽、林风眠就不是这样。他们在选择了自己的艺术道路之后,不再为周围的变化所动。庞薰琴的后半生与工艺美术教育结下不解之缘,但他在中国艺术史上的位置和贡献绝不限于工艺美术教育。

庞薰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、开拓型的艺术家,他对中国现代艺术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。第一个方面是30年代与倪贻德等人追赶现代艺术潮流,创建现代艺术社团“决澜社”,向中国美术家和中国知识分子展示了西方现代艺术社团的活动方式。在“决澜社”出现之前,中国已经有过现代艺术的萌动,也有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社团,但“决澜社”却是第一个以“纯正”的欧洲艺术社团风貌出现在中国美术界,不像当时的其它西画社团大都以联谊、教学或经营为活动内容。因此,“决澜社”对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影响是其它艺术社团不可代替的。

庞薰琴的第二个贡献,是以现代学术态度整理、研究中国装饰纹样。他能这样做,当然与他自己的禀赋有关,但也与他当时的交游不可分。抗日战争初期,他到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下属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任职。正是历史语言研究所的那些学者如李济、董作宾、梁思成、林徽音、梁思永,陈梦家、杨钟健、夏鼐……建议和引导庞薰琴从画室走向山村、苗寨,借鉴现代考古学和人类学思路,进行艰巨细致的田野考察,收集和整理传统民族装饰纹样。这显然不是一般艺术家所想象和习惯的治学方式。庞薰琴回忆这些学者说:“他们都是我的老师”,这绝不是客套话。在庞薰琴一生中,这些人对他在学术上起了积极影响,可惜后来与他共事的人并不都是如此。

庞薰琴的贡献之三是参与创建中国现代工艺美术教学体系。这是他付出大半生心血和感情的工作,虽然1957年的创痛一直伴随到他的暮年,但他并不为此而懈怠。半个世纪以来,中国的工艺美术教育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,与庞薰琴、张仃等人的工艺美术教育主张和艺术观念有深层联系。不论后来者将作何评价,中国工艺设计与纯艺术的融合,工艺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高扬,都是值得研究的经验。

庞薰琴不是那种“一以贯之”的文人。他的内心世界丰富多样,艺术观念、历史观念和人生追求,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表现。而在绘画、工艺和教育几个方面又是互相渗透,互相影响的,他早期的绘画风格影响他后来的图案设计,他后期的绘画又受他长期从事的装饰纹样整理、设计工作的影响。他在音乐、诗文方面的修养使他的绘画、设计富于清雅的意境和鲜明的韵律。

庞薰琴先生是一个追赶时代的艺术家,用他自己的话说,他的一生是“探索,探索再探索的一生”。作为中国现代艺坛重要人物,艺术史家对他的认识和研究才刚刚开始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